【目 錄】
自序/1
第一節 釋迦牟尼與佛教的創立/8
第二節 佛教的分化與發展/18
第三節 印度佛教的向外傳播/37
第一節 佛教的初傳/44
第二節 中印文化的最初碰撞與反應/52
第三節 漢代譯介的佛學兩大系統/65
第一節 佛教在三國時的展開/71
第二節 兩晉佛教與玄佛合流/84
第三節 中國佛教學者的崛起/98
第四節 鳩摩羅什及其門下/117
第一節 南北朝的分裂與佛教的隆盛/132
第二節 僧官制度、寺院經濟與世俗的佛教信仰/148
第三節 講習經論的盛行與佛教學派的林立/160
第四節 竺道生對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172
第五節 儒佛道相融相爭與二武滅佛/178
第六節 佛教藝術/190
第一節 隋唐帝王與佛教/196
第二節 佛教文化的空前繁榮/202
第三節 天臺宗/211
第四節 三論宗/220
第五節 法相唯識宗/226
第六節 華嚴宗/237
第七節 禪宗/246
第八節 凈土宗/266
第九節 其他各宗/270
第十節 佛教文學藝術與社會性活動的發展/279
第十一節 儒佛道三教關系的新發展/292
第一節 佛教在衰微趨勢中的持續發展/301
第二節 佛教各宗派的演變/318
第三節 佛教的內外融合/327
第四節 佛教向社會文化各領域的滲透/334
一、明王朝與佛教/348
二、清政府與漢藏佛教/349
三、專制集權與僧官制度的強化/351
一、經藏的刻印/353
二、佛教著述/355
一、禪宗/355
二、凈土宗/359
三、天臺宗/360
四、華嚴宗/361
五、律宗/362
六、唯識宗/363
一、三教合一的思潮在繼續/363
二、云棲袾宏/365
三、紫柏真可/368
四、憨山德清/370
五、蕅益智旭/374
一、佛教與民間信仰/378
二、佛教節日與民俗/380
一、居士與佛學/384
二、楊文會與金陵刻經處/386
第一節 近代佛教的衰落與佛教文化的復興/390
第二節 佛教的革新運動與人間佛教/413
一、太虛與佛教革新運動/413
二、人間佛教的提倡及其歷史影響/418
第一節 藏傳佛教的形成/423
第二節 藏傳佛教的主要教派/433
第三節 藏傳佛教的特色及其流傳/449
第四節 少數民族地區的上座部佛教/465
第五節 大乘佛教在少數民族地區/471
第一節 佛教東漸與西行求法/478
第二節 佛教中心與向外傳播/501
第一節 緣起與無我/536
第二節 緣起論的展開/552
第三節 法印說與修行論/574
第一節 性具實相說/596
第二節 法相唯識學/635
第三節 法界緣起論/658
第四節 修心見性論/685
新版(第三版)后記/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