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wmkai"></strike>
    <ul id="wmkai"></ul>
    
    
  • 前沿動態
    學術 | 朱承:記得、曉得與明得:王陽明論讀書三境
    發表時間:2023-08-03 16:46:23    作者:朱承    來源:“思想與文化”微信公眾號
    記得、曉得與明得:王陽明論讀書三境

    朱承

    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3年8月2日 A06版

    【作者簡介】朱承,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學系教授

    王陽明曾以“讀書學圣賢”為人生“第一等事”,強調讀書的目的是成圣成賢,成就道德意義上的理想人格。在當時的語境下,“讀書”主要指的是學習經典。如何讀書或者說如何學習經典,是當時天下士子所關心的話題。關于這一問題,王陽明也自有其見解?!秱髁曚浵隆吩浭觯?ldquo;一友問:‘讀書不記得如何?’先生曰:‘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此處可見,王陽明將讀書“所得”之境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記得”,二是“曉得”,三是“明得”,他主張讀書不是為了“記得”,也不僅僅是要“曉得”,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來“明得自家本體”。“三得”之說,展現了王陽明對于讀書境界的認識,也反映了心學在經典學習上的態度。

     
    “記得”是指以記誦辭章為目的的讀書。時人為了參加科舉考試,總是要熟讀經史并反復背誦,直至能夠信手拈來,在考試或者作文中熟練地引經據典,以此顯示自己在讀書上所花的工夫。有人天賦異稟,讀書能夠過目不忘,成為“行走的書柜”,但更多的人需通過寒窗苦讀、反復記誦,才能親近經典。王陽明弟子中有人就是苦于讀書“不記得”,于是向他請教記誦之法。人們向王陽明請教記誦之法,大概是問錯了對象,因為他從根本上就反對記誦式讀書。在王陽明看來,儒家的圣學之所以逐漸式微,正是因為訓詁之學、記誦之學、詞章之學大行于世,引得天下讀書人盡入“百戲之場”,以讀書作文來粉飾自我、取悅于當世、贏得身前身后之虛名,導致了儒門正學被人淡忘,更導致世風日下。“后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訓蒙大意》)正因為王陽明認為記誦、訓詁、詞章之學不是儒學正脈,只是為了功名利祿,故而他反對用記誦、訓詁等方式來對待經典。人們以為記誦經典、訓詁經典乃至引經據典就是“尊經”“通經”,實際上這是對“經典”的割裂毀棄,不值一提。經典中所記載的萬事萬理,是人之良知的外在化、文字化,如果不能夠與自家良知相印證,縱記得千言萬語,也不能于自己德性證成增添分毫。

    ■紹興陽明故居明德堂 作者/供圖
     
    “曉得”是指以理解經典文義為目的的讀書。與“記得”相比較,“曉得”是更高的讀書之境。古人說:“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讀書明義意味著理解經典文字背后的蘊涵,由此來理解圣賢著書立說的本意所在,換言之,通曉文義是探求本意的前提。王陽明自己常常對學生講四書五經里的文辭并作出新解,即是希望學生曉得文辭背后的意涵所指,即真正領會經典的意義,所謂“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教約》)。在討論“經史關系”時,王陽明說:“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誡……圣人作經,固無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著文句。”(《傳習錄上》)明白了五經“明善惡、示訓誡”之意,也就是“曉得”五經的苦心孤詣處。王陽明曾對五經本義做了概括式的陳述,認為五經的本義在于展現人之本心:“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詩》也者,志吾心之歌詠性情者也;《禮》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樂》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正者也。”(《尊經閣記》)王陽明將“五經”與自家本心關聯起來,認為五經所記述內容不過是自家心體所包含的價值規則、情感理性等內容,這才是讀經的“曉得”之境。“曉得”不是拘泥于文句,更不是記誦文句,而是要讀懂著述者所闡發的根本道理,這就是所謂“理解”和“領會”文本本身的含義及其可能的引申義。當然,“曉得”不是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識見”之上,而是要與本心相通,“心明白,書自然融會”(《傳習錄下》)。如果僅僅在讀書上博聞多識,但不能消化吸收而與自己本心相通,那么一方面或許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和領會,“后世學者博聞多識,留滯胸中,皆傷食之病。”(《傳習錄下》),另一方面則可能“自生意見”,“若心上不通,只要書上文義通,卻自生意見”(《傳習錄下》)。顯然,這樣的“曉得”不是王陽明意義上的“曉得”,王陽明所提倡的“曉得”指向“明得”。
     
    “明得”是指與自己本心互相發明、明確心之本體并能落實于事的讀書體驗。如本文開頭所述,在王陽明看來,讀書不是為了記誦,甚至領會和理解也只是讀書的“第二義”。那么讀書的“第一義”是什么呢?在王陽明看來,讀書實際上是內在良知與經典文獻相互印證的過程,讀書是為了幫助明白自家的良知本體,因此證明良知本體之所在并著實按照良知行事才是讀書的第一義,“致良知是學問大頭腦,是圣人教人第一義”(《傳習錄中》)。在王陽明看來,讀書是以外在的文字來激發良知的覺醒,“讀書以開其知覺”(《訓蒙大意》),如果良知得以自覺,那么作為口耳之學的讀書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王陽明在與聾啞人楊茂以筆交談時說道:“我如今教你但終日行你的心,不消口里說;但終日聽你的心,不消耳里聽。”(《諭泰和楊茂》)良知一覺,才是真正“明得”。王陽明說,“大抵學問工夫只要主意頭腦是當。”(《傳習錄中》)自覺良知并能致良知就是“主意頭腦是當”。就讀書一事而言,“明得”指向兩個方面,一是意識到良知,在良知上用功能夠徹底“曉得”經典之義,“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工,雖千經萬典無不吻合,異端曲學一勘盡破矣,何必如此節節分解?”(《傳習錄中》)另一個則是致良知,真正超越經典文本的文義而將道德工夫用到實處,“就文義上解釋牽附,以求混融湊泊,而不曾就自己實工夫上體驗,是以論之愈精,而去之愈遠”(《傳習錄中》)。就此而言,“明得”一方面是以“良知之覺”融會經典之義,講求與自我意識的相互驗證;另一方面則是以“良知之致”落實經典之實,其目的是解決人生的困惑與問題,展現的是“問題驅動”而不是“文獻驅動”。讀書的“明得”之境,在于通過“讀書”來激發良知的自覺,進而以經典文獻驗證良知之覺,并在處理倫常事務中落實良知之覺,這就是真正的“明得”,也才是“知行合一”。進而言之,在讀書的過程中,“記得”“曉得”都服從于“明得”,或者說外在的文字材料都是為了印證內在的良知,一旦“明得”,則“記得”“曉得”無須刻意計較。
     
    “凡所謂善惡之機,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將何所致其體察乎?”(《傳習錄中》)王陽明主張將省察良知優先于體察經典,反對人們致力于“無用之虛文”,他以自覺良知統率記誦之學、訓詁之學、詞章之學,認為這才是“敦本尚實,反樸還淳”的讀書之道。王陽明在讀書問題上的這一主張,其消極后果是引發了陽明后學“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空疏之風。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王陽明將道德自覺與道德踐履置于文字記誦、文義理解之先,對于人們在讀書活動中超越文本局限、超越文獻驅動,從而挺立自我意識并以解決實在問題為指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由此來看,王陽明在讀書境界上的“三得”之說值得重視。
    文章轉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國哲學史學會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videos|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特级露脸AV毛片|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99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加勒比|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91大神精品在线观看|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杨幂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老司机无码精品A|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麻豆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