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會簡介
學術研究
學者文庫
學科點
學會刊物
聯系我們
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
“首屆實學·氣學·心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西高平召開
發表時間:2023-05-16 17:30:48 作者: 來源:
中華氣學文化的當代價值
——“首屆實學·氣學·心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5月13日至14日,由中國實學研究會、江西中醫藥大學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廈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協辦,山西炎農中醫氣學康養中心、山西高平市投資促進中心、山西晉城市王叔和研究會承辦的“首屆實學·氣學·心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華氣學文化的當代價值”在山西省高平市舉辦,30多名國內外專家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會議。
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王杰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氣學”是實學重要理論基礎,“心學”是“實學”內在修養領域。適值海峽兩岸將在高平舉辦祭祀炎帝大典,眾所周知,神農氏親嘗百草治病,開創華夏民族中醫學文化。黨的二十大提出“第二個結合”,我們要積極運用“兩創”方法,推動對包括實學、氣學、心學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山西炎農中醫氣學康養中心畢俊強主任在致辭中指出,氣學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之氣,不僅是哲學和醫學概念,更是真實的客觀存在。打造以中醫氣學為特色的康養中心、康養基地,積極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等理念。
江西中醫藥大學章文春教授指出,中醫之所以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是因為中國古代賢哲們深切實證并認識到氣是宇宙本源。氣學研究乃親身體悟之實學,對氣本體的認識是心學重要內容。作為中醫學核心,氣與意識(心神)、身形緊密關聯。開展對氣、意識的科學研究,推動中醫文化走向世界,以之經世致用、造福人類。
新西蘭醫師、澳大利亞醫學院士瑪格麗特·麥基博士指出,在新西蘭西部的醫療體系中,中醫氣學概念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然而它的保健功能是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在減少疾病和傷痛方面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西方關于身心主流觀念是機械唯物主義的,缺乏天人合一整體觀支撐。中醫氣學及其倡導的“心意”運用方法,對人群健康潛力的改善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墨西哥塞爾吉奧·洛佩斯·拉莫斯博士回顧了本國“氣學和心理學”互補研究的狀況,指出:來自中國哲學的氣學思想,將人體類比于宇宙演化自組織過程,打破了西方實證主義科學框架將身體視為機器的理念;利用中醫氣學理論和學說,開展對慢性病、癌癥及其預防等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并已納入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心理學職業人力資源的規劃培訓中。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柳新研究員指出,“生生”之道的全體大用,在王船山詮釋之后才得以透徹彰顯。他以“氣”說《易》,直承張子氣論,并自成一體;以“乾坤并建”為原型和內核,建構融自然與人文為一體、價值與知識相統一的實學理論體系;以氣論為基礎的心性實學,歸本于古典儒家修養功夫與禮樂教化相統一的學問傳統,而又別開生面、返本開新。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韓星教授指出,近代學者段正元對實學概念的界定源于儒家經典,其內涵囊括了儒家的基本思想和修為,強調以躬行實踐邁向大同理想。他通過辦“倫禮會”、“人倫道德研究會”、道德學社,反對虛理,強調實禮,以道德實踐為根本,彌補天地元氣,挽救世道,救治人心,可以為構建當代“新實學”提供重要思想資源。
天津大學社會主義現代化研究中心朱康有研究員指出,“實學”致力于把傳統文化做到“實證”層面。要認真落實2022年國家八部委(局)制定的《“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大力發揮以“氣學”為基礎理論的中國傳統有機科技理念在當代社會的功效和價值,使之融入經濟發展、生產力革新之中,為創建人類新文明、新文化作出獨特貢獻。
廈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常大群教授指出,數百年來西方物質概念不斷自我突破:從笛卡爾的接觸性物質相互作用,到牛頓的遠距離相互作用;從質量為顯態的物質,到麥克斯韋電磁場以能量為顯態的物質。西方心靈哲學也試圖突破意識研究的困難問題,揭示意識的本質。麥金大膽提出意識是物質一種形式的觀點。當代中國學者在傳統氣學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三層物質理論,明確主張意識是以信息為顯態的物質形式,預示著物質概念革命的時代已經來臨。
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趙艷霞教授指出,自2004年威爾士大學中國研究本科專業創立開始,到2007年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立,該大學從不自覺到自覺成為海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地;從形式單一的給予式宣傳推廣,到主推中醫氣學和道家氣學養生,切合當地民眾需要——這一傳播模式促動了中國文化的宣傳和影響由膚淺到深入。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國學國醫教研室常佩雨主任指出,梳理10年前出土的漢代景帝武帝時期醫藥新材料——天回醫簡中“實”“心”“氣”相關文獻材料,使我們了解從長沙馬王堆漢墓醫藥簡帛材料、經過天回醫簡、發展到傳世《黃帝內經》這三類文本之間的演變軌跡,有助于把握早期中國實學、心學、氣學在中醫藥領域內涵的逐漸豐富與發展。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戴龐海教授指出,明清經世致用實學思潮的興起與當時地方商品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一般出現在文化氛圍濃厚、經濟活動極為活躍的江南地區;明代中后期的懷慶府商品經濟較為活躍,也萌發、興起了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潮——與東南實學既存在著共性,同時有北方地域性特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喬五星指出,《了凡四訓》中的“心學”為“立命之學”。各家立命之學形成系統且被集大成,集中見于《了凡四訓·立命之學》中,被稱為“唯心立命之旨”。袁實證了此學問的真實不虛,亦叫立命之“實學”。
英國蘭開夏中央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余斐霞指出,太極拳、健身氣學的推介,從初期只是眾多中華文化走出去活動中的點綴,發展到目前教學和文化活動的工作重點,在內容、形式和規模上都經歷了飛躍。我們抓住英國國民醫療體系NHS的社會處方運動Social Prescribing 帶來的機遇,使得氣學和導引推介活動產生滾雪球效應,輻射英八所高校,并進入企業,向外拓展。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趙輝教授指出,中醫氣學實踐能夠“治未病”。“防”遠勝于“治”。氣學習煉是維護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主動內向性運用意識,發揮意識強化生命力的特殊作用。組場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高科技,是實踐氣學文化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便利,通過云平臺方式,為更多人的健康提供幫助。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吳文新教授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中華文明新形態即中華文明的社會主義新形態。這一轉型的關鍵是文明范式的深層革命,核心是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轉換。當代中國學者提出的混元整體理論“變人類自然本能為自覺智能,使人類從生命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促進人類文化向更高級階段躍遷”的宗旨,極有助于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新發展。
天津社會科學院國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趙建永研究員指出,養生文化從實學應用角度來說,實際上就是一種東方的生命學。21世紀的醫學,在發展進程中出現了從生物醫學模式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向。身心和合、身國同構的養生理念契合了這一發展趨勢。實學養生必須建立在人與其生存環境和諧適應的基礎上。身心和諧的效果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直接相關。
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黃祖輝教授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從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出發,堅持人民至上、健康至上,提出具有全局性、全球性、時代性的“大健康觀”,在構建健康中國治理模式、建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應對世紀疫情挑戰上具有重要意義。“大健康觀”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身體邏輯和實踐邏輯等相互疊加形成的結果。
山西省王叔和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高平市政協原副主席李隨勝介紹了出生于本地的魏晉太醫令——“脈祖”王叔和在中醫學史上的地位:收集整理《傷寒論》,使張仲景瀕臨散佚的專著得到傳承;編撰著述《脈經》,使后來醫家行醫有方、問病有準。
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程旺副教授指出,中醫藥文化在有關治國理政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它與治國理政具有理論一致性,是對中國傳統治道哲學的豐富和推進,應視為其有機組成部分。“既為良醫,亦可良相”、“上醫醫國”,活轉中醫藥學“資政興邦”的古典意蘊。
西安市臨潼區智能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葉世平指出,運用“中醫養生康復學”和“中醫內證體察學”的氣學組場方法,對促進化散人體內腫瘤腫物的康復作用具有明顯療效。這是具有中醫科技文化特色的鍛煉方法及康復模式,屬于顛覆性的醫學技術。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副主任醫師張福順指出,中醫之“氣”是可以體察到的客觀存在。通過引導受試者積極主動地精神內守,運用“內證體察經脈敏感訓練法”能有效激發經脈之氣。
成都龍泉驛心學研究會義文輝會長指出,孟子所說的“志”為心志,“體”為心體,故心是氣的主宰,氣是心的充盈,心為體,氣為用,心有所動,氣必隨之。從心、從體、從內運用“集義”工夫,從氣、從用、從外運用“配義”工夫,內外交相涵養,抵“浩然之氣”本然又玄妙之境,終啟儒家養心養氣之方,立后世心學實修之式。
中國實學研究會理事張躍龍指出,對“氣”的理解、認識、應用,經歷了秦以前的奠基期、漢唐時期的發展期、宋明時期的隆盛期、清朝的沉滯期以及現代復蘇期。傳統文化對氣論與氣學、氣學與氣學鍛煉等方面進行了論證,佐證了“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價值與作用。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副教授佩蒂亞·西斯博士指出,氣學之修養是未來一種有價值的自我保健方法。通過與江西中醫藥大學開展氣學項目合作研究,建立了大量直觀數字模型,說明從西方科學發展起來的幸福感綜合模式,與中醫形、氣、神三位一體有相似之處。
英國威爾士大學三一圣大衛分校和諧研究所所長尼古拉斯·坎皮恩副教授指出,西方哲學中和諧理論的基礎是宇宙萬物完全相互聯系的模型,它與現代深層生態學、生態政治等理論有著深刻的淵源。相互聯系理論對和諧與健康有一定影響。中華文化中的氣的學說,可視作處理個人和集體能量之關聯,故和諧與健康也應該著眼于個人與其環境之間的關系。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趙建功副教授指出,藥王孫思邈獨冠古今的醫學成就與其深厚高明的易學造詣密不可分。他十分強調“修行”“養性”在預防疾病、延年益壽中的重要性,主張“養性”的核心是止惡為善,要愛惜物命,學會尊重一切生命。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菊英副教授指出,王陽明基于對宇宙人生的深刻體悟,進一步闡揚了天人合一思想,指出“五谷禽獸之類皆可以養人,藥石之類皆可以療疾”,因為萬物原本一體、“同此一氣”。
德國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伯恩哈德博士、瑪倫·卡拉施醫學助理工程師指出,每個物體、每個原子中充滿著能量和信息真空,并與整個宇宙真空相連,可稱之為中國文化中的“氣”。協調我們身體許多分子、細胞以及全身自我修復機制的,就是這種“氣”的溝通能量和治療信息。
法國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樂潛山指出,《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歷來有很多爭論。運氣學說是中醫整體觀的依據,是中醫辨證施治思想的淵源,對預測疾病、養生保健、制定診療方法具有一定價值。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石霞指出,陽明繼承明道性氣、形上形下一體渾融的思維方式,對“生之謂性”進行了價值重估。他以“氣”釋“生”,重視“性之生理”,強調良知具有動態生成性內涵而非一懸置的抽象、靜態本體。這就建立起了主客一貫、一體渾融的心性之學。陽明后學割裂了性與氣在生成現實人性上的內在統一性,導致道德理性與行動踐履的斷裂。
荷蘭專家安卡·巴克斯指出,可將西醫與傳統中醫氣學、冥想相結合起來,促進健康幸福以及人際同情心的增長。在中國老師的幫助下,她發現了一種跨學科方法——融合物理學、神經科學和傳統中醫原理,比西方心理治療方法更有效地治愈了自己疾病。
江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朱晚鋒指出,中醫藥文化以中國哲學、文學、史學為基礎,由中醫藥精神文化、行為文化與物質文化所構成,是中華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中醫藥文化不僅包涵元氣實體之學、道德實踐之學、經世實學等實學特性,還蘊含實事求是精神及實測實學特性。
山西天元集團董事長李景春,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委員、東莞泰威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文良,分別介紹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在企業中的歷程及經驗。晉城市王叔和研究會秘書長袁麥林、超悅人(北京)健康教育股份公司董事長馬承杰、廣州融創大健康集團總裁封江濤作了發言。
會議期間,超悅人(北京)健康教育股份公司、廣州融創大健康集團與山西炎農中醫氣學康養中心簽約,共同支持高平市康養事業的發展,打造具有鮮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康養基地。高平市工商聯主席成燕、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牛青及與會專家出席了簽約儀式。
(朱康有 章文春)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國哲學史學會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国内精品-bt天堂
|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
亚洲国产精品13p
|
国产免费无遮挡精品视频
|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
|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
|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
中国精品videossex中国高清
|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