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wmkai"></strike>
    <ul id="wmkai"></ul>
    
    
  • 前沿動態
    新書丨吳震、申緒璐主編:《中國哲學的豐富性再現:荒木見悟與近世中國思想論集》
    發表時間:2022-03-10 21:36:25    作者:    來源:“上海儒學”微信公眾號

    書本信息:

    主編:吳震、申緒璐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ISBN:9787573201140


    作者簡介:


    吳震

    吳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執行副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儒學研究會會長、國際儒聯理事暨學術委員會會員等。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主要著作有《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傳習錄》《朱子思想再讀》《孔教運動的觀念想象》《陽明后學研究》《泰州學派研究》《明未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儒學思想十論——吳震學術文集》等。
     


    申緒璐

    申緒璐,1982年生,河南新鄉人。鄭州大學哲學系本科,復旦大學中國哲學碩士、博士,博士期間赴日本九州大學中國哲學史研究室訪問學習。現為杭州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多次赴日本九州大學、信州大學、東洋大學、福岡教育大學等高校訪問交流,主要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江戶儒學。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的豐富性再現:荒木見悟與近世中國思想論集》為日本學者荒木見悟的紀念論文集,緣起于去年復旦大學召開的學術會議,共分五個部分:荒木見悟先生思想特色、荒木見悟先生與宋代思想研究、荒木見悟先生與明代思想研究、荒木見悟先生與宗教思想研究、荒木見悟先生生平述論,計收文章21篇。


    目錄:

     

    序  吉田公平  1

     

    第一編  荒木見悟的思想及其生平

     

    荒木見悟先生的哲學研究特色

    ——以島田皮次先生的思想史研究為對  吉田公平  3

    作為哲學方法論的“本來性一現實性”

    ——就荒木見悟《佛教與儒教》而談  吳震  10

    “本來性與現實性”小論  中純夫  36

    日本九州學派的成立與展開  錢明  51

    荒木見悟博士福岡學藝大學在職時代的研究  鶴成久章  71

     

    第二編  荒木見悟的中日思想研究

     

    荒木見悟與日本思想史研究  澤井啟一  93

    我的回憶

    ——荒木見悟《朱子學的哲學特色》與江戶思想史研究  田尻祐一郎  112

    如何解釋朱子學“格物”說之“理”

    ——以荒木見悟《新版 佛教與儒教》為中心  市來津由彥  124

    荒木見悟先生宋明思想研究之特色

    ——以其朱子學研究為探討中心  藤升倫明  156

    論荒木見悟的“南宋功利學”研究  早坂俊廣  188

    荒木見悟先生明代思想史研究的意義  荒木龍太郎  206

    良知心學與晚明思潮

    ——荒木見悟《陽明學的位相》淺析  三浦秀一  235

    心創造理

    ——荒木見悟教授“心即理”解釋的可能性  小路口聰  263

    荒木見悟的聶雙江研究  伊香賀隆  282

    《明代思想研究》譯者解說  陳曉杰  307

     

    第三編  荒木見悟的明代佛學研究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廖肇亨  339

    荒木見悟《憂國烈火禪》之評介  張崑將  357

    宋明思想史中的《楞嚴經》

    ——荒木見悟相關研究成果述評  吳孟謙  375

     

    附錄一:荒木見悟先生年譜  395

    附錄二:荒木見悟先生著作、編著及論文目錄  398

    作者、譯者簡介  407

    后記  410


    序  吉田公平


    荒木見悟先生的研究領域為中國隋唐以后的佛教思想和宋代以后的儒家思想。荒木先生沒有截然區分佛教和儒家,而是探求兩者根本之處共有的思維方式,并為此設定“本來性·現實性”的分析視角。這一分析視角是荒木先生在九州大學大學院就讀時提出,并以此做出了豐碩的成果。代表性的著作就是《佛教與儒教——中國思想的形成》,而且《明代思想研究》以后的成果都是《佛教與儒教》的展開。雖然有些領域已有先行研究,但更多是前人未曾涉及的嶄新領域,有人比喻是以重型推土機開拓荒野。《佛教與儒教》由“第一章 華嚴經的哲學”“第二章 圓覺經的哲學”“第三章 朱子的哲學”和“第四章 王陽明的哲學”構成。《華嚴經》、《圓覺經》、朱子、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學界都不陌生,僅此算不上是未開拓的領域,然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將四者進行統一分析,以“本來性·現實性”的嶄新解析視角,作為各自具有獨特性的“哲學”進行分析。以往基于研究者個人觀念信奉的護教論研究汗牛充棟,荒木先生沒有采取這樣的立場。為了說明荒木先生研究的劃時代意義,我想先回顧一下日本對中國哲學思想接受和研究的歷史。

     

    日本真正地接受并研究中國哲學思想是從江戶時代開始、十七世紀以后的事情。十七世紀,德川幕府體制建立,國內戰爭平息,人們關心的焦點不再是殺人的兵學武術,而是和平共生的文治。與明、清、朝鮮關系的緩和,帶來與明、清貿易的興盛,各種書籍文物直接或者通過朝鮮半島長期大量輸入。藤原惺窩、林羅山、中江藤樹等學者受到未知世界之廣大和深刻的壓倒性沖擊。他們沉醉于理解新世界,并將其與自己的社會適應。他們以繼承者自居。

     

    江戶時代統治階層的指導理念是儒家,但佛教是承擔禁止基督教傳播的正統思想。每一個人被強制成為特定寺院的信徒,佛教思想具有制度的正當性。必須成為特定寺院的信徒,即使儒者也不能避免。佛教的吊詭之處亦在于此。即使沒有布教活動,信徒也不會斷絕。因此江戶時代,佛教哲學的研究成果等同于無。佛教研究的興盛反而是明治初期毀佛廢釋、基督教再次傳入之后的事情。遺憾的是即便如此,佛教的門派意識依然強烈。

     

    荒木先生的儒學研究沒有道統觀念的束縛,佛教研究也弱化門派意識。荒木先生本人是一位虛敬的安蕓門徒(親鸞開創的凈土真宗)。《云棲袾宏的研究》表現出安蕓門徒意識的淡化,《圓覺經》《華嚴經》的哲學以及之后禪宗等研究中,完全擺脫了門派意識。對于拘泥門派的意識,荒木先生給予嚴厲批判(參《對禪者的建言》)。

     

    我有一次對荒木先生說:“先生是學鬼(學問之鬼)。”略作謙虛后,荒木先生驕傲地接受了。無論如何,荒木先生的“求知”欲非常強烈。“知”之事雖然很普通,但“真知”決不容易。展現荒木先生終身無論如何也要實現“求知”的初心,這就是《釋迦堂之路》。

     

    荒木先生在學問上的導師是楠本正繼、西田幾多郎和高橋里美三位前輩,直接師事楠本正繼先生。西田幾多郎和高橋里美兩位先生的恩情是通過他們的著作獲得。得知荒木先生對佛教思想的濃厚興趣,楠本正繼先生指出今后的中國哲學研究中佛教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鼓勵做佛教思想的研究。事實上,楠本正繼先生出生于新儒學研究的書香世家,特別以朱子學為家學,不過楠本正繼先生不是囿于門戶之見的道學家。在此方面,荒木見悟先生得益于良師。高橋里美先生最早批判西田哲學。高橋里美質疑,西田哲學是否過于專注人之本來性的探求,欠缺現實性的思考。荒木見悟先生后來提出“本來性·現實性”的解析視角,無疑受到西田幾多郎和高橋里美的刺激,孕育出《佛教與儒教——中國思想的形成》這一開創性成果的基本視角,在此作了準備。

     

    實際上,荒木先生還有一位導師,即人矢義高先生。特別是漢語方面,一有不懂的詞匯就赴京都請教,荒木先生談到這些充實的經歷,非常愉悅。

     

    帶著“本來性·現實性”的問題意識持續分析,困難不斷,不得不通讀堆積如山的佛教和儒家文獻。單單只是“讀”的話,無法解明思想內部的構造秘密。尤其是通讀佛教文獻,需要導師指引,部分經歷記錄在《釋迎堂之路》。荒木先生一心一意探求“知”,才能成為“學鬼”。

     

    以漢文訓讀的方式閱讀中國古典文獻,這對于中國古代文言文研究是非常有效的。然而近世之后,白話(口語詞匯)大量使用,荒木先生仍然使用江戶時代以來的訓讀式解讀遺產進行閱讀,享受所謂“和刻本”的益處。在荒木先生看來,訓讀式解讀對于“知”而言沒有不足之事。

     

    問題在于如何闡述“已知”的內容。訓讀式解讀是不將文言替換成現代日語而進行的閱讀。一般情況下,日語論文中的原文引用以訓讀文的形式出現。省去了將關鍵概念替換成現代日語的麻煩,非常方便。然而對漢文陌生的日本讀者理解現代日語和訓讀文混雜的文章非常困難。《佛教與儒教——中國思想的形成》難以閱讀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雖然其內容豐富,反而更增遺憾。荒本見悟先生的文章變得容易閱讀,是在日本思想大系所收的《貝原益軒》(巖波書店)和世界名著所收的《朱子·王陽明》(中央公論社)以后。

     

    荒木先生以“知”為第一義,或許沒有空暇再費工夫使其 “已知”的內容被廣大讀者容易理解。荒木先生設想的讀者,可能只有楠本正繼先生一人。荒木先生向九州大學提出的學位申請論文《朱子的哲學》,主審是楠本正繼先生,之后出版了《佛教與儒教——中國思想的形成》。楠本正繼先生從九州大學退休之后,撰寫了《宋明時代儒學思想的研究》。其去世之后,可以說荒木先生失去了唯一的讀者。此后,荒木先生預想的讀者范圍才越來越大。曾經有一次我請求荒木先生將《佛教與儒教——中國思想的形成》翻譯成現代日語,真是太不成熟了。荒木先生非常吃驚,沒有回復。

     

    荒木先生的所有成果都是提出問題。分析視角也好,內容解讀也好,評價也好,實際上都是對學界的提問。學界對這些提問反應平靜,西順藏先生的書評則益發重要。西順藏先生直截了當地指出“本來性.現實性”這一分析視角的有效性。不過“本來性·現實性”是單純的研究視角呢?還是荒木先生自身的問題意識?換言之,荒木先生提出的“本來性”是荒木先生自身的“本來性”嗎?這是一個觸及核心的問題。進而要問,是否相信佛性圓滿成就說或本性圓滿具足說就是人之本來性呢?對此問題,荒木先生完全沒有提及,我也沒有機會專門詢問荒木先生究竟是如何看待的。現在想來非常遺憾。

     

    荒木先生的學問不僅限于中國,還涉及近世日本的儒家和佛教研究。這些研究并非簡單的介紹分析,對內容的反思與評價是其重要特色。盡管這些評價會在今后被再思考,考慮到以往的研究只是學說的介紹,沒有經過哲學的思考就簡單地予以贊賞,荒木先生的研究可謂是劃時代的。

     

    反思傳統,中國哲學的思想遺產真的具有研究價值嗎?為了思想文化史的理解,為了確認與西方哲學的不同,甚至為了東亞漢字文化圈的相互理解,中國哲學的研究不可或缺。不容否認,這是歷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領域。

     

    然而作為當代哲學之一,中國哲學的思想資源同樣具有研究價值嗎?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將中國哲學看作向我們的追問,不斷進行扎實研究,這是非常重要的。

     

    與荒木見悟先生同時代,研究前近代哲學史的學者有伊斯蘭哲學的井筒俊彥先生和西方中世紀哲學的山田晶先生,與二人并稱的正是研究中國近世哲學的荒木見悟先生。“哲學史研究三杰”,可以說這是荒木見悟先生在學界地位的象征。

     

    荒木先生所研究的哲學家生活的時代,荒木先生自己生活的時代以及我們生活的當代,社會環境根本不同。應對持續激烈變化的社會,如今正是需要新哲學的時代。在激烈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充滿難以個人獨自面對的課題,這也是事實。中國哲學能否成為當代哲學的思想資源,若將此納入問題視野,直面相向,荒木先生的成果無疑是激勵我們的甘醴。

     

    本論文集收錄的論文是各位學者以自己的研究視域回答荒木先生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荒木先生問題的展現。我衷心希望這樣的探索今后能反復出現。


    后記

    2017年3月22日下午,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荒木見悟先生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九歲。荒木先生是日本舊制九州帝國大學中國哲學開創者楠本正繼教授的門生,與另一位著名學者岡田武彥教授為同門。荒木先生的中國哲學研究不僅在日本學界享有盛譽,在國際漢學界亦久負盛名。其在中國思想史領域做出極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對日本中國學界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其著作中譯本的陸續出版,在中國學界的影響也逐漸擴大。

     

    2018年10月,復旦大學吳震教授等一行應邀赴日學術訪問,與荒木先生早年的助手吉田公平教授等日本學者就明代陽明學以及近世儒學進行交流。言談之際,回憶荒木先生的種種往事,大家深感作為戰后日本中國學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荒木先生的學術影響不僅在日本,而且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留下了重要的印跡,故有必要組織一場國際性學術會議,以期對荒木先生的學問和思想進行回顧性總結與深入探討,重新展現其對中國哲學研究做出的巨大學術貢獻。于是,大家共同商定次年在復旦大學舉辦一場紀念荒木見悟先生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并以“中國哲學的豐富性再現"為主題。

     

    一年之后的2019年9月14、15日,在復且大學順利召開“中國哲學的豐富性再現——荒木見悟與中日儒學國際研討會”,中日韓三國及港臺地區的三十余位學者撰文出席,其中既有荒木先生的高足荒木龍太郎教授,也有荒木先生的代表作《佛教與儒教》的中譯者臺灣“中研院”廖肇亨教授、近世中國哲學研究專家三浦秀一教授、中韓陽明學研究專家中純夫教授,還有日本思想史專家澤井啟一教授、田尻祐一郎教授(論文參與)等眾多學者的參與,與會者從自身的研究領域出發探討了荒木先生中國哲學研究的思想特色。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院長陳來教授參加會議并作學術報告。開幕致辭時,陳來教授表示荒木先生富有深厚的佛學素養,尤其對《華嚴經》、如來藏有精深的研究,進而深入宋明理學的朱子學、陽明學等專題領域的學術探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荒木先生打通佛學與儒學的研究思路和學術取向對于中國學界而言具有啟發意義,值得重視。
     

    東洋大學吉田公平教授對此次會議在中國的召開以及中日各位學者的踴躍參與表示感謝,他認為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中日學界共同思考荒木先生的研究成果,探究中國哲學蘊含的豐富思想資源,促進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中國哲學的豐富性及其當代價值。與會論文的議題非常廣泛,不僅涉及荒木先生研究生涯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本來性與現實性”這一重要的方法論問題,也有關于荒木先生中國宋明理學和日本江戶儒學研究的深入探討,對于荒木先生的學術經歷也有學者進行了回顧性整理,還有學者將荒木先生與同時代的丸山真男、島田虔次的日本研究及中國研究做了比較考察。由于篇幅限制,本論集僅能收錄18篇論文,以展示荒木先生中國哲學研究的主要學術貢獻及其思想特色。

     

    最后,對所有參會學者以及論文譯者表示誠摯的謝意,還要感謝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的支持以及中哲專業諸多研究生在會務方面付出的辛勞。對一位外國前輩學者的中國思想研究進行總結而召開一場特別的研討會,我們的目的不僅是要展現荒木先生個人中國哲學研究的學術貢獻,更是為了印證中國傳統哲學蘊含著豐富且能為不同文化地域共享的理論智慧。我們相信本論集的出版為增進中日兩國學術交流、推動不同地域文化的彼此了解亦將帶來積極的助益。

     

    吳震 申緒璐

    2021年6月14日


    原文來源|原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國哲學史學會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成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操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国产精品女主播自在线拍|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婷婷久久久|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