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午舉行的第六屆會員大會上,李尚信教授代表中國周易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向會員大會作了述職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周易學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十九大報告中有關文化建設的新要求為立足點,聚焦重大理論問題,積極加強學科建設,在黨建工作、理論研究、書刊編輯、學術交流、社會服務諸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李尚信教授代表常務理事會提議,推舉學會創始人、第一至第五屆會長劉大鈞教授為中國周易學會終身榮譽會長。作為中國易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劉大鈞教授的學術成就有目共睹。在改革開放初期,劉大鈞教授致力于傳統易學的恢復和發展,對中國易學有撥亂反正之功。他率先提出象數義理兼顧、在新的歷史文化視野下探尋易學內涵與學術特色的治學路數,引領了易學發展的方向。其創辦的《周易研究》學刊在深化易學研究、促進學術傳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刊物創立之初經費極度緊張,劉大鈞教授堅持自籌資金,從未以任何名義向作者收取費用,贏得了學界和期刊界的廣泛贊譽。劉大鈞教授具備極強的組織能力,他廣泛團結臺灣學界同仁,籌備、組織了數屆海峽兩岸易學研討會和青年易學研討會,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鞏固、深化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
隨后,劉大鈞教授發表了講話。他由衷感謝各位會員對中國周易學會的支持和對自己擔任會長以來各項工作的認可,中國周易學會終身榮譽會長的稱號無比珍貴,常務理事會的提議讓他深感榮幸與惶恐。《文言傳》所說的“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正是自己辦會、辦刊、求學奉行的基本信念。看到許多年輕學者加入學會,易學事業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他甚感欣慰。希望學會同仁能夠傳承進德修業的精神,令中華易學事業與時偕行、輝光日新。
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部業務主管社會組織在章程中增加黨建有關內容的通知》,張文智教授作了《關于修改〈中國周易學會章程〉的報告》,逐一闡明增訂、修改的條款,并介紹了換屆情況。學會新一屆會員人數相比以往有較大增幅,地域分布更廣泛,更具代表性。理事和常務理事的人數也隨之相應增加。同時,學會擬增設理事會顧問,為學會未來的發展保駕護航。
會員大會采用推薦和無記名投票選舉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線上小程序投票表決并達成以下決議:第一,《關于修改〈中國周易學會章程〉的報告》表決通過。第二,推舉劉大鈞教授為中國周易學會終身榮譽會長。第三,選舉出109名學會理事。
下午,理事會全體會議采用同樣的方式投票表決并達成三項決議:第一,選舉出30名理事會顧問與35名常務理事。第二,選舉產生第六屆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副會長與秘書長,李尚信擔任會長,丁四新、陳建軍、吳克峰、張文智、問永寧、崇寶慶、劉震擔任副會長,張文智兼任秘書長。第三,選舉產生第六屆中國周易學會副秘書長,張克賓、李秋麗、韓慧英擔任副秘書長。
在理事會全體會議的最后,新一屆會長李尚信教授圍繞“感謝感恩,銘記擔當,團結協作,創新繁榮”發表了就任講話,對領導的關愛與提攜、師長的教誨與培養、同仁的信任與支持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表示自己將銘記重托,勇于擔當,緊密團結、依靠各位理事和會員,并多向顧問們求教。他指出,中國周易學會要立足時代需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多種形式促進易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從而繁榮易學文化事業,提升易學的社會影響力,堅定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易學力量。
大會在會員和理事的熱烈祝賀聲中圓滿落下帷幕。
(作者:張沛 劉淑君 責任編輯:董春)